美中贸易战出现缓和迹象,双方在联合国激烈交锋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表达出缓和美中贸易摩擦的意愿。他在周二表示,如果双方达成协议,美国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尽管不至于完全取消。紧接着在周三,他又重申希望与中国达成一项“公平协议”。同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也指出,目前中美之间征收的高额关税“不可持续”。
尽管目前尚无谈判即将重启的明确信号,但美国对关税立场的放松态度为市场注入乐观情绪。标普500指数当天上涨1.67%,尽管仍低于2月创下的历史高点逾12%。
针对美方近期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美方若真心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应摒弃威胁与讹诈,回归平等、互惠、尊重的对话基础。他表示:“一边口头表态愿意达成协议,一边继续施加极限压力,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也注定行不通。”
在国际金融协会的一次活动上,当被问及《华尔街日报》关于白宫可能将对华关税削减一半的报道时,贝森特回应称“如果真的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会感到惊讶”,但他也承认美中贸易关系“必须经历降温”。
特朗普本人并未正面回应有关大幅削减关税的报道,仅表示美方正与中国进行“积极对话”。白宫发言人也否认相关传闻,强调有关关税的决定将由特朗普亲自宣布。
贝森特进一步指出,任何实质性的贸易谈判之前都必须降低关税,但美方不会率先单方面行动。他强调,高关税政策等同于“贸易禁运”,这不符合中美任何一方的长远利益。
这一立场也与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此前表态一致:美国不会单方面下调对中国的关税。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已扩展至联合国。在一次由中国召集的安理会非正式会议上,双方代表相互指责对方推行不公平贸易政策,并试图借此塑造对方为“全球霸凌者”的形象。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会上批评美方“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利之上”,并指出国际关系不能依靠强权逻辑。他表示:“强权即真理的逻辑不会赢得人心,最终也不会得逞。”
美国外交官吴雪婷则回击称,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谋取不对等利益,并利用其发展援助手段“欺凌其他发展中国家”。她表示,特朗普政府正致力于重塑全球贸易秩序,阻止中国继续获取“不公正的优势”。
此次会议成为双方在贸易争端背景下,争夺国际舆论场的又一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