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五大城市跻身全球最难负担住房榜单:悉尼居全球第二

2025年Demographia国际住房可负担性报告本周发布,显示澳洲在全球住房压力最沉重的城市榜单中占据显著地位。在全球前15个最难负担住房的城市中,澳大利亚有5个城市上榜: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和珀斯。
其中,悉尼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香港,再次确认其在国际房市中“最难负担”的地位。阿德莱德排名第六,墨尔本第九,布里斯班第十一,珀斯则位列第十四。
报告将珀斯列为“极度难以负担”,而悉尼等其他四座首府城市被描述为“不可思议地难以负担”。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城市的房价可负担性甚至比纽约、伦敦或芝加哥等全球知名大都市还要差。
报告由美国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人口与城市政策中心发布,比较了来自澳洲、新西兰、英国、美国、加拿大、中国、爱尔兰和新加坡共95个主要住房市场的房价中位数与家庭收入中位数的比值。
报告负责人**温德尔·考克斯(Wendell Cox)**指出,悉尼在过去17年中有16年进入全球住房可负担性最差三甲。他强调:“悉尼长期以来就是全球住房市场中最难负担的城市之一。”
中产买房成“遥不可及”的梦想
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中产阶级购房”现象逐渐式微。在澳洲等国家,房价上涨速度远远超过家庭收入增长,导致中等收入家庭越来越难以进入住房市场。
报告特别指出,实行“城市限制性发展政策”的市场,如旧金山、伦敦和悉尼,其房价已达家庭年收入的9至15倍,而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政策是其中的关键推手。
规划政策引发“土地危机”
中心主任**乔尔·科特金(Joel Kotkin)**认为,限制性政策是当前住房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他指出:“在英国、加州、新西兰、澳洲等多个高收入国家,严格的土地使用限制和城市规划政策对购房者而言产生了灾难性影响。”
“城市限制”战略,如绿化带、分区限制、城市增长边界等,限制了城市边缘地带的住房开发,推高了土地稀缺性,直接导致房价飙升。
报告指出,悉尼、旧金山、伦敦等城市的土地价格已成为房价构成中的主要成本因素,尤其是在过去禁止开发、如今逐步开放的区域,价格涨幅尤为惊人。
“高密度住房不是万能解药”
报告还质疑,当前许多城市推行的高密度住房开发是否真能解决住房可负担性问题。研究者警告说,如果这类住房对中等收入家庭而言仍过于昂贵或吸引力不足,那么将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澳洲的住房负担问题正呈现系统性、结构性的趋势。本次Demographia报告为政策制定者敲响警钟,也提醒社会必须正视房地产市场背后的深层问题,而非仅依赖市场本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