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玩笑”别太过头:律师警告恶作剧或致牢狱之灾

点击上方“878时讯”,收听直播回放完整音频内容

每年4月1日,愚人节总是让不少人跃跃欲试,准备“整蛊”一番。但悉尼一名经验丰富的律师提醒公众:某些看似搞笑的行为,可能会让你最终出现在法庭上,甚至锒铛入狱。Astor Legal首席律师Avinash Singh 表示,他曾为多名因“开玩笑”过火而被控犯罪的客户进行辩护。这些案件中,有些出于无心搞笑,有些则试图借“玩笑”减轻责任。但法律并不总能接受这样的解释。

案例一:饮料投毒。“我们曾处理一个愚人节期间的案件,一人向朋友的饮料中投放氯,结果朋友住院。”
该行为最高可判处两年监禁。Avinash指出,只要造成了身体伤害、心理创伤或财产损失,即便出发点是“开玩笑”,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案例二:喷雾致人送医 51岁的FIFO工人Paul Andrew Hart,在西澳Bunnings商店使用名为**“Satan’s Spit”的恶臭喷雾,导致11人不适送医**,目前已被拒绝保释,案件最高可判五年监禁。

案例三:假恐袭引发警方介入 2016年,墨尔本的Jalal兄弟发布假装恐怖袭击的网络视频,尽管“受害者”是朋友亲戚,仍因引发恐慌而被调查,警方称此类行为**“可能引发社会不安”**。、 案例四:伤人“整蛊” 兄弟Luke和Joel Erwin曾用空气喇叭近距离作弄他人,导致耳膜损伤,还因使用鸡毛掸子碰触他人而被控攻击罪。

案例五:破坏财物 恶作剧中若用鸡蛋砸车、喷漆墙面等,也可能被控故意破坏财物罪,最高刑期为五年监禁。

律师提醒:玩笑边界,切勿逾越 Avinash Singh表示:“法官会评估行为人的鲁莽程度。如果你冒险伤害他人或财产,即便称之为‘玩笑’,法院也可能严肃处理。”愚人节开玩笑要有分寸,伤害他人、扰乱公共秩序或造成实际损害,都不再是“有趣”,而是违法。愚人节可以愚,但千万别“愚”出事!